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歷史

摘自2011年場刊 - 世界橋聯副會長 蔡國雄

第一屆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始于1980年,當年,亦是中國橋牌協會CCBA正式成立。

因為政治歷史的原因,剛成立之中國橋牌協會CCBA還未被任何國際橋牌聯盟及團體接納認可,當時國際橋聯WBF還保留【中華民國】的會員資格,因此新生之中國橋牌協會CCBA也就無法參加高水平之國際賽事。

在熱心人仕支持下,香港橋牌協會HKCBA決定在香港籌辦一項國際性賽事,並將其辦成遠東及亞洲的一項傳統比賽承接下去,這項賽事命名為【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】。

當時遭遇最大的難題就是經費,感謝徐展堂先生,提出了他「包底」的贊助方案,其實亦等同於「包辦」所有經費,1980年的第一屆【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】得以順利舉行。亞洲幾乎所有強隊,包括菲律賓、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等,都派隊來港參賽,而剛成立的中國橋牌協會CCBA也派了最強陣容,組成了北京和上海兩支代表隊。當時的北京隊,領隊是蔡公期,顧問是張定令,隊員有丁關根、裘宗滬、周家騮、張定令、趙達遵、林抒;上海隊以朱勇領隊,隊員王俊人、陸玉麟、唐後祖、唐繼祖、李勁、周鐵錨。作為東道主的香港代表隊,也派出了最強陣容,以胡靖作隊長,隊員有周少平、單偉彪、陳子欽、鍾汝瀏、林蔭、秦漢鈴。結果,香港代表隊獲得了首屆比賽團體賽的冠軍。

到了1981年,第二屆比賽前夕,組委會收到了來自中國方面非正式的訊息 - 希望組委會邀請台灣方面的代表隊參賽。在1980年舉行的世界奧林匹克橋牌大賽World Olympiad中,【中華民國】代表隊打入四強,1981年的【遠東錦標賽】更勇奪冠軍,代表著亞洲最高水平。在台灣,橋牌運動受到相當大的重視,協會榮譽領導人是何應欽、周至柔,會長是董世芬(台石化董事長),副會長張植鑒(台聚合董事長),委員是沈君山(台灣四大才子)、蔡中曾(台灣首席律師),個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,而橋協直接受「教育部」管轄,當其時的部長李煥其後還做過「行政院長」。他們對於參加【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】還是心存相當大的顧慮,要知道在當時兩岸同胞從來沒有正式會面,而在體育界兩岸選手還從未在一項賽事中共同出現,同台競技已經超越體育賽事的範疇,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的層面。經過多方努下之下,最後經台灣「最高當局」的授意及批准,台灣方面傾全力組成台北一隊及二隊參加【第二屆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】。

當年參賽的台北一隊,是由世界四強及遠東冠軍成員組成,隊長:張植鑒,隊員包括亞洲橋牌界的泰山北斗,十六歲就代表【中華民國】出賽的世界亞軍黃光輝,還有郭哲宏、涂亞平、沈君山、張英村及張漢圳;而台北二隊則由蔡中曾領軍,隊員:戴明芳、林憲助、方曙、陳光。大陛方面就派出國家隊班底組成的上海隊,領隊是沈家麟,隊員有王俊人、陸玉麟、唐後祖、唐繼祖、周唯親。此次參賽還包括由楊少燕領軍的世界女子冠軍美國隊共十六隊。比賽以抽簽分兩組,單循環,最好成績的兩隊入決賽。上海跟台北一隊在同一組,所以在開賽不久,歷史性一刻出現了,上海隊對陣台北一隊,兩岸選手第一次碰面,盡量都顯得拘謹、緊張。組委會採取了內緊外鬆的原則,將雙方的比賽安排了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,與此同時,在場外安排了大劇場及大屏幕投影,通過了固定電話的口述,現場進行了最為原始的直播,這絕對算得上是保存紀念意義的經典直播,劇場內外滿是關切的人群及媒體,當時還邀請了英國橋牌大師路吉士進行了現場評述。兩隊的牌手打得非常慎重,本來應該是晚上九點半結束的比賽,打到深夜十二點,出乎意料地,壓力過大的台北一隊竟然敗給了初生之犢不怕虎的上海隊。初賽結果,上海、台北一及另一組的香港、台北二出線,決賽每隊只跟另一組出線的兩隊各打一場,與同組出線隊伍在初賽的成績帶進決賽。最後結果也是出乎意料,上海雖然三場都勝利,但在「勝分Victory Point (VPs)」上落後於香港。結果冠軍是香港,亞軍上海,季軍台北一隊。香港隊的成員是:葉秀石、陳子欽、陳恆昌、徐正延、林蔭、秦漢鈴。

經過那一年後,世界橋牌聯盟WBF參與及採納了國際奧委會的模式,將兩地納入了同一個體系,【中華民國】也更名為【中華台北】繼續得以參賽。1983年,中國橋牌協會CCBA組隊以中國代表隊身份參加【遠東杯比賽】,正式踏入了世界賽場,並逐漸發展成世界橋牌運動的勁旅.....

自此之後,香港橋牌協會HKCBA基本上每年都會舉辦【香港城市橋牌錦標賽】,一張小小的桌子、一副普通的紙牌,卻聯繫著大家溫暖的心,牽動著許多許多的思緒,橋牌雖小,卻也可以縮短最遠的距離,無論是地域或人心。感謝那些在這段路程上支持及幫助過的朋友及力量,感謝投入到這項事業的每一個人....